充满好奇
朋友,你好!
好久没有推荐文章了,这期着重推荐几篇,链接较多,请慢慢享用。
《侥幸》(Fluke)
Morgan Housel, collaborativefund.com
投资畅销书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的作者 Morgan Housel 最近给一群高中生做了演讲,有人问他为什么决定成为一个作者。如果他回答「那是我的热爱」就太无聊了。他说这完全是意料之外,只是因为发生了一系列偶然的事件。
那些高中生正忙着规划未来,我不知道他们听到 Housel 讲的故事之后会不会更迷茫了。上周在讲人生设计,如果很多事情都是意外,那还要计划吗?
有一个角度:要获得好运总要做点事情,如果只是躺在沙发上很难发现新的机会。这是 Naval Ravikant 在 How to Get Rich 里讲的「搞事情带来的好运」(luck from hustling)。我想起这周从纪录片 The 101 Events That Made The 20th Century 看到的一个故事:上世纪四十年代很多人都发现无线电波能融化口袋里的糖果条,但 Percy Spencer 是第一个研究它的人。他会有这个发现是因为他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新闻后对无线电很感兴趣,自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这让他最终发明了微波炉。可见,获得这种好运需要几个条件:要有好奇心,不拒绝新鲜事物,同时要有活力,能付诸行动,不断探索。
怎么搞事情?或许可以考虑开始在线写作。
《如何开始一个改变人生的博客》(How to Start a Blog That Changes Your Life)
Nat Eliason, nateliason.com
这篇文章写得很实用,有很多文章教人如何开始写博客,但此文关注如何写一个改变人生的博客。
应对开始的阻碍感 —— 「很多人总痴迷于创造一个完美的网站,但从未让网站上线。如果你也这样,不是因为你想追求完美,而是因为你恐惧。你害怕把自己暴露出来,害怕发布你的作品,害怕高中的小张看到你文章会怎么想 … 克服恐惧,把自己展现出来。」
按规律写还是有想法了再写 —— 「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不写不舒服,你可以考虑有料的时候再发布;如果你刚开始,推荐按照一定的频率写作。」作者说他不强迫自己每周写一篇好文章,但是要求自己每周发一封 newsletter,因为这样能逼迫自己持续阅读。「你对一篇文章思考时间越长,它越有可能引起轰动,而不一定是你写得最久的那些。」
写博客的价值 —— 「这是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做的事情,不管你在哪个领域,是否想成为一名企业家,是否打算从中赚钱。一个完善的网站是你的简历、你的房产、你的时间机器和你的第二大脑。它可以帮助任何人更好地了解你,了解你是怎么想问题的,以及为什么别人应该关注你。对你自己来说,它帮你更好地思考,分享你所知道的,并建立声誉。」
文章的最后说,「我不能向你保证你会获得和我类似的收获,但我保证它会把你带到你想都不会想到的地方」。当然,我觉得你也不一定要写博客或者写 Newsletter,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发视频、做播客都很好。Ali Abdaal 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你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每周发布一个视频,我保证它会改变你的人生。」
《如何自己思考》(How to Think for Yourself)
Paul Graham, paulgraham.com
Paul Graham 的博客就属于每一篇文章都值得读。我上学时读了阮一峰翻译的《黑客与画家》,在大公司里倦怠久了,最近重读又找回一些当时的热情。
说回这篇文章。其中的一个建议是,在听到别人的观点之后,停下来问问自己,观点是否正确。我们都知道科学强调质疑精神,但关键是要找一个持续练习的方法。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发生在写笔记的时候,我把这几个问题加到了笔记模版里:前提假设是什么,在哪里不适用,有哪些与之矛盾的观点。
但有时候容易把自己绕进去,越想越晕。Graham 的建议很好,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谜题,从中发现更好的观点,而不是死抠现有观点的逻辑。「最终的目标不是从别人的话里挑毛病,而是找到不完善观点背后的新观点。这个游戏应该是对新奇观点的刺激探索,而不是迎合逻辑洁癖的无聊过程。」
好奇心能很好地促使自己思考。Graham 说可以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找到一本相关的好书就很有帮助,往往越读越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感兴趣。让自己沉迷其中,又会增加更多的好奇心。《乔布斯传》的作者 Walter Issacson 还写过达芬奇、富兰克林和爱因斯坦,他说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热衷于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对于你可能知道的一切,他们都很感兴趣」。前面说的微波炉发明者 Percy Spencer 也是这样的人。
前几天看到 Derek Sivers 有句话说得很好,「如果获得更多的信息能解决问题,那我们早就都是拥有六块腹肌的亿万富翁了」。光会思考也还不够,还要行动和反思。
《Shane Parrish: 关于思维模型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ental Models with Shane Parrish)
Dan Shipper & Kieran O’Hare, every.to
Shane Parrish 是 Farnam Street 的创始人,他创立这个网站前没什么人提思维模型。
很多人学习思维模型都有一个误区:他们用模型来验证自己是对的。「因为它有复利效应,所以这一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这除了让别人(和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之外,没什么别的用。
那应该如何学习?
你通过跌倒来学习走路。你可以一下子了解很多模型,但它们不能教你如何付诸实践。要达到实践的目的,你要带着学到的内容走出去,把它们应用到尽可能多的场景中。通过大量的练习,你能看到它们的局限性。也正因为这个过程,你能积累很多第一手材料,这样你才能对这些经验进行反思,来创建你自己的思维模型。
好啦,没想到写了这么多,但写完了发现能用好奇心把所有内容串起来还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