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55: 平衡、决策、重新选择

朋友,你好!

这里是「生活奇旅」的第55期,每周和你分享七件小事,一起设计更健康、更富足、更明智和更有趣的生活。

#

前几天和线上认识的朋友聊天,说到了「随性」与「做计划」。

他说他从小就很随意,后来想做一些事情,却发现自己积累不够,意识到了做计划的重要性。

我说我从小就很有规划,但一直盯着目标,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于是这几年都很随性。

交流过后,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做做计划。

想到了几幅图。

我一开始可能是这样的:

为了改变,我走了另一个极端:

「但实际上,旧的东西还在。这时候你需要做出平衡,平衡你的文化包袱、自我认同、习惯和过去。」

「一旦找到了平衡,你的新视角会沉淀下来,成为新的常态。」

来源:Overcompensate to compensate by Derek Sivers

#

最近在学如何更好地做决定。看到一个比喻:做决定就像玩俄罗斯方块,当你一直做出正确的决定,未来的问题就会自动消失。好的决定有复利效应。

我常提醒自己:「要是你做不好一件事情,要么是不知道方法,要么是练习得还不够。」

做决定也是可以练习的,不过可能比一般的技能要复杂一些。

「(学校里)没有一门被称为『决策』的课程。要做出更好的决定,一项技能并不够,而是需要一系列的工具和框架。有些人之所以能长期做出好的决定,在于他们拥有丰富的思维框架和工具(以及相关的具体信息)。」

来源:How to Make Smart Decisions Without Getting Lucky

#

面对不确定,我习惯性认为我应该先学点什么书本知识再开始。不过 iPad 和 iPhone 的创造者 Tony Fadell 不这么认为:

「我和刚毕业或者刚步入职场的人交流,他们说他们想要这样一个机会:能产生影响力,并且能让他们走上一条通往非凡成就的道路。

但是那些大学里不会而且没法教给你的东西──如何在职场中成长、如何创造优秀的产品、如何和管理者打交道并最终成为他们──这些东西会在你离开校园的那一刻全部打在你的脸上。无论你在学校里学了多少,你依然需要相当于一个博士学位的知识,才知道如何和世界相处并做成有意义的事。你必须尝试,然后失败,然后在实践中学习……

成年意味着有机会不断把事情搞砸,直到你学会如何不把事情搞得那么糟糕。」

来源:Build

#

接着上周讲的「牌桌选择」。我们的教育似乎过度强调「打好手中的牌」,却不怎么强调如何做最开始的选择。

选择什么事情来做,比是否做好它要重要得多得多。「如果一件事根本就不值得做,那就不值得做好。」

选择不容易,但更难的在于重新选择。

计算机科学有对「爬山算法」的研究,如果你随机选一个点就往上爬,除非你很幸运,你很费劲攀爬的那座山很可能很矮。

「但是你正在爬的山对你有很强的诱惑力。人有一种自然倾向,总想保证下一步是在往上走。这样的结果落入了行为经济学家常说的陷阱:人们倾向于系统性地高估短期回报,低估长期回报。这个效应似乎对有雄心的人更明显。他们的雄心让他们很难放弃眼前向上的一步。」

来源:Climbing the wrong hill by Chris Dixon

#

「金钱只是一种价值存储的方式,它不是价值本身。

生活里有很多价值存储的方式。时间是一种价值。知识是一种价值。幸福和其他积极情绪也是一种价值。金钱往往只是将这些不同形式的价值相互交换的工具。

当我们把金钱作为成功的工具,而不是成功本身,它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比如将它用到我们所珍视的经历和有价值的事情上,用它来开创新事业,用它来激发创造力,用它来支撑我们的家庭、和朋友共度时光、或者增强健康和提高生活满意度。」

来源:The Real Value of Money by Mark Manson

#

@东炜黄发了一个动态

「新买的 AirPods 3 到手,坏的。
不过,总有人中招,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想起一位先知说的话(当然,先知总是会显得更深邃一些):

「受制于衰老的东西会老,我也不例外。
受制于疾病的东西会病,我也不例外。
受制于死亡的东西会死,我也不例外。」

我们都知道有一天会衰老病死,都知道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但心中总有一丝侥幸:那些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真的是这样吗?

不过也不必焦虑。换个角度想,今天本可能不属于我们,或许更应该珍惜和感激?

来源:Upajjhatthana Sutta (Wikipedia)

#

发现一个养成运动习惯的方法很好用:每次比你计划的少练一点。

如果每次去健身房能开心地练十分钟,就不要痛苦咬牙半小时。

你的目标不是靠意志力坚持一个月,然后就再也不想去了。你的目标是长期保持这个习惯,一年,十年,最好一辈子。


好啦,希望对你有启发!

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请帮忙分享给你的朋友,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

如有任何想法或问题,也欢迎直接回复这封邮件告诉我。

下周见,
炜晨

p.s. 通过写作认识了几位同在美国的朋友。每次和他们交流都说到现实中不容易找到 like-minded 的人。要是你也在国外,可以告诉我,讨论一下有没有什么方式让大家相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