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66: 感恩练习与闪光点

朋友,你好!

这里是「生活奇旅」的第66期,每周和你分享七件小事,一起设计更健康、更富足、更明智和更有趣的生活。

#

我最近在尝试每天记录几件感恩的事情。

你可能也听过这个练习很好,但我以前一直觉得没必要。近期生活中的挑战变多了(大概也跟新闻看多了有关),虽然理性上知道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但情绪上总是不够平静。

上一期提到,当心被苦恼占满,就容易忽略美好的存在。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好事发生,而是我们没有注意到。感恩练习是一个主动的提醒,是一个驯服自己的过程。

#

说到感恩练习,想起不二分享的「56件感恩小事」就是一个很棒的范例。

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她的56件小事描绘了一个立体的生活。有时候我们觉得生活两点一线,但稍微留意,细节其实很丰富。

我们知道投资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多元化(diversification),对于生活也是一样。要是工作不顺心,我们还有亲人朋友,还有兴趣爱好,还有大自然,还有书籍和榜样。

形式的多样性我们都有,但更重要的,是要「自我认同」的多样性。

「问题在于,很多人可以过着丰富而平衡的生活,但却没有多样化的身份认同。比如,你是一位成功的律师,丈夫,有很酷的爱好,还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但工作依然可以占据你生活的主导。除了工作你和你的配偶没什么聊的,你的业余爱好也都是和同事一起,你读的书也跟你的工作相关。实际上,你并没有多样性。」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在一期情感类电视节目中,一位中年男子说他有自杀倾向。他说他是一个金融人,很优秀的那种。赚了很多钱,亲戚朋友都把积蓄交给他管理。不仅他自己赚了很多,也让其他人赚了很多。

但有一天,钱全都亏没了。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想自杀,他说如果他还活着,他的家人将背负债务,身无分文。而如果他死去了,他买的保险将足以支持他的妻子和孩子。

主持人进一步问道:「那样的话,你的孩子的确能在经济稳定的条件下成长,但他们不会有爸爸。」

那个男人平静地回答:「是的,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

这听起来让人诧异,「但如果我们试图理解他,深入挖掘他的动机,我们会发现他的自我认同中有很重要的一点:他认为自己活在这个世上的价值只体现在经济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来源:Diversify Your Identity by Ryan Holiday

#

心理学教授 Robert Emmons 说,通过感恩练习,除了能看到美好,「我们还会意识到这些美好是来自于我们之外的。我们能意识到他人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大大小小的礼物,让生活中的美好得以成真。」

基于研究,他给了如下几条写感恩日记的建议:

  1. 不要只是走过场。第一步是要从内心希望变得更快乐、更有感恩之心,这个动机很重要。
  2. 追求深度而不是广度。详细描述一件让你心存感激的事情,比肤浅罗列一个清单更好。
  3. 多写写你感激的人,比只是写你感激的事更有效。
  4. 尝试做减法,而不仅是做加法。激发感恩之情的有效方法是想象没有现在的生活会怎么样,而不仅仅是计算生活中的好事。
  5. 品味惊喜。尝试记录出人意料或者让你惊喜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往往能激发更强烈的感激之情。
  6. 不必过度。偶尔记一记(每周一到两次),比每天写更好。有研究发现每周记一次要比每周记三次能给人更大的幸福感。「我们很容易习惯发生的好事,尤其是我们不断关注它们。这似乎反直觉,但大脑就是这么运作的。」(看完这一条我也打算降低一下频率试试。)

来源:Tips for Keeping a Gratitude Journal, Greater Good Magazine, UC Berkeley

#

但问题是,写了感恩日记,就一定会变开心吗?

不一定。或许这是为什么很少人真正去实践。

跟冥想一样,对大脑的锻炼,或者说得玄妙一点叫修行,都是这样,反馈不像吃一块巧克力那么及时。我们能做的,只是创造一个好的条件,至于心能不能静下来、能不能变快乐,就像睡不着数羊一样,改变的发生并不受我们的控制。

但从好的方面来看,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你通过训练,能主动改变你的心境,有点什么事情别人一天心情都不好,但你过十分钟就放下了,你就跟有了超能力一样。

#

关注好的方面,或者叫「寻找闪光点」,不光能让我们保持好心情,还有助于我们做出改变,即使改变看起来很难。

我面对一个问题,习惯性地从根本原因着手,把原因解决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但这是很理想的情况。现实是,由于种种限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根本原因给解决掉。

这周读到一个故事印象很深:

1990年,杰里·斯特宁(Jerry Sternin)被「救助儿童」国际组织派到越南解决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人们早就知道原因,包括一系列相互交织的问题,如卫生条件差、普遍贫困、清洁水源的缺乏、以及当地人对营养学的无知。难道要在这些系统性问题得到解决之前,眼睁睁地望着上百万孩子生病?

斯特宁的策略是寻找闪光点。他发现即使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下,还是有一些小孩健康地成长。如果那些孩子没有遭受营养不良,那其它孩子也可以。通过调研那些健康孩子的家庭,他发现他们的饮食很不一样,有更多的虾、蟹和红薯叶。仅仅六个月之后,那个村子里百分之六十五的孩子都获得了更好的营养。后来这个方法被推广到了越南全国,影响了两百多万人。

#

对于个人行为的改变,也可以从闪光点入手。

基于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试图探寻你的童年,来找到问题的根源。问题在于,这不但很耗时(还耗钱),而且知道原因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我自己也发现有时候不执迷于认识自己反而是更好的方法。

我发现还真有这样的心理治疗方法,叫「寻解导向疗法」(维基百科),即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刨根问底。

这种疗法有一个奇迹问题,如果你有什么坏习惯改不掉,比如总是想看新闻,可以问问自己:「假设你今晚睡了一个好觉。在你熟睡的时候,有一个奇迹发生了,你的所有困难都消失了。当你第二天醒来,你看到的第一个小信号是什么样的,能让你觉得『啊,肯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这个问题完全消失了』?」

我可能会回答,「我醒来后没有马上刷手机」。

再问自己,「如果你不立即刷手机,你的一天会有什么不同?」

除了不会赖在床上花很多时间看屏幕,我可能还会花点时间来想想一天最重要的事情,计划好当天的日程,或许之后一天都能过得很充实。

以上两条来自 Switch: 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中译《瞬变:如何让你的世界变好一些》

#

这个「小信号」让我想到了 James Clear 说的「决定性时刻」。

「每天都有几个时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把这些小选择称为决定性时刻。你决定叫外卖或者在家自己做饭的那一刻,你决定开车或者骑自行车的那一刻,你决定开始写作业或者拿起游戏手柄的那一刻,这些选择就是生活之路上的岔路口。

(Source: Clear, James. 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 Penguin, 2018.)

决定性时刻决定了你未来能做什么选择。比如说,走进一家餐馆是一个决定性时刻,因为它决定了你午餐吃什么。理论上说,你点什么菜由你自己决定,但从更高一层来看,你只能点菜单上有的菜……

我们被自己的习惯所限制。这就是为什么掌控一天中的决定性时刻如此重要。每天都由许多时刻组成,但真正决定你一天的是那些习惯性的选择。这些小决定一个一个积累起来,都为你的下一段时间怎么度过定好了轨迹。

习惯是起点,不是终点。」

来源:Atomic Habits、中译《掌控习惯》


好啦,希望对你有启发!

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请帮忙分享给你的朋友,支持我继续写下去。

下周见,
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