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生活奇旅/

如何长期做一件事情

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一个很努力、很能坚持的人。

学生时代一心扑入学习中,闹钟一响就从床上蹦起来,经常第一个到达教室,多年如一日。连周末父母带我出去吃饭,还要计算一下有没有耽误我的学习,甚至等待上菜时还争分夺秒端本书读。

后来来美国读研究生,我开始不认识自己了。早上经常睡到很晚才起来,虽然知道要为找工作做准备,但就是不断拖延。常常在深夜里自我反省打鸡血,但第二天还是没有行动。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怎么样都使不上劲。


费曼有句话说,“第一个原则是你不能欺骗自己,而你自己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1

后来我意识到,能在书桌前学习那么久并非完全因为理性,而是因为行为背后强烈的情感动机。期待得到表扬,希望比别人厉害,这些原始的动力往往很强。而来到美国换了环境,没有排名,甚至都没有班级的概念,这些隐藏动力都失效了。

理智本身并不能驱动我的行动。我意识到,凡是耗费意志力、需要刻意坚持的事,往往都很难持久。

如何长期做一件事情?我现在的答案是「热爱」。对做这件事本身的喜爱,不是因为外在的动机,不是因为事成后的结果。当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何判断自己喜欢的事 #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知道这个道理,而是很难找到并且判断哪些事情才源自我们内在的热爱。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不过这里先测重如何判断的问题。

对我有效的方法是,体会自己做这件事的感受,从两个维度观察自己2

第一,投入度。做喜欢的事情,我们会全神贯注、投入忘我,更容易产生心流体验。

问问自己:

  • 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通常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还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希望它快点结束?
  • 我很享受现在这个过程,还是想马上得到结果就不用继续了?

做喜欢的事情往往让我们活在当下,而有抵抗情绪的时候我们的心常常在未来。

第二,能量值。做完这件事后你觉得自己更有能量了,还是能量被抽干?

前面说到的耗费意志力就是消耗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观察自己的感受是一个真实而实际的方法,我们的身体往往知道答案。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思想实验问问我们的大脑。比如:如果现在就能得到所有想要的结果,我是否还愿意继续做(区分结果和过程);如果我只能默默做这件事,不会有任何人知道,我是否还愿意继续做(区分内在和外在动机)。3

现实中的问题 #

不过,一件再喜欢的事情背后也有枯燥的一面,一个再投入的事情做久了也会疲惫。如果说热爱是燃料,虽然能够提供充足的动力,但要走得远,还要面临来自环境的路障和自身的小问题。在不顺利的时候,有几个方法来面对:

1. 勿忘初心,经常提醒自己开始的动机是什么。

Andy Puddicombe 鼓励我们在每天冥想开始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动机 (motivation),提醒冥想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积极影响。朗朗谈到他小时候觉得弹琴好无聊差点放弃,成名后“每天飞来飞去“的生活也很单调,但当他静下来沉浸在音乐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一门太美好的艺术,相比之下那些苦恼都不算什么4

2. 从无趣中发现有趣的一面。

I have not failed. I’ve just found 10,000 ways that won’t work. – Thomas Edison

在跟大提琴老师学习的时候,她会特别注意给我安排不同类别的曲目来让练习更加丰富有趣,即使是纯技术层面的练习,她也会鼓励我尝试不同的动作和调整来找到探索的乐趣。“Ultimately we had to love the process”,她说的时候或许带着些无奈,但这的确就是做这件事情所需要的。

3. 接纳自己,继续前行。

要是今天没按计划去健身房,也不要过于责备自己,下次接着去就好。James Clear 说他在遇到这种情况会提醒自己:不要错过两次。他还提到,即使不能完全按照计划完成所有的项目,做一点点也比完全不去好,哪怕就去健身房练习十分钟就回来5


  1. “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at you must not fool yourself — and you are the easiest person to fool.” by Richard Feynman ↩︎

  2. Designing your life by Bill Burnett and Dave Evans ↩︎

  3. 得意忘形播客:关于「如何确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四个思想实验 by 张潇雨 ↩︎

  4. 著名钢琴家郎朗:我差点也放弃弹琴, BBC News 中文, YouTube ↩︎

  5. Atomic habits by James Clear. Read my notes 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