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赌徒与好学生

让我们先来做个实验。以下是从 Atomic Habits 摘录的几句话,你试着读一读,留意自己的感受。

One of the purpose of rewards is to satisfy your carving. Food and water deliver the energy you need to survive. Getting a promotion brings more money and respect. Getting in shape improves your health and your dating prospects.

不知道你会不会在读这几个句子的时候产生不同的感受。对我自己而言,读到 promotion 那句话时能感受到有一股兴奋感从脑海中升起。

不同人的兴奋点会不同。Sapolsky 在 Behave 这本书中讲到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观察不同人在老虎机出现差一点就赢了的时候的反应(即三个卷轴中有两个图案都相同)。控制组的受试者基本没有多巴胺分泌,但对于赌博成瘾的人,这种差一点就赢的情形让他们的大脑疯狂分泌多巴胺。我们知道,多巴胺的分泌更多来自于对奖励的期待,进而驱动我们行动。这意味着他们为这个结果异常兴奋,有强烈的欲望想接着玩下去。与此类似的一个例子是,一个普通的街角,会让戒酒多年的人酒瘾突然上头,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因为那是当年他喝酒的地方。这些研究告诉我们,对奖励的期待是可以习得的。

如果说我在看到升职那句话时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兴奋感,或许跟我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是一个“好学生”、“乖孩子”有关。现在回看自己以前的行为,我的内在动机是什么?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得到同学的认可,无非是很大的一个驱动力。因为我表现好、学习好就可以得到表扬,我会不断重复它。长期激活这样的脑回路,会让自己对这样的奖励机制更加“上瘾”,就跟长期赌博一样。

你会问,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有什么不好吗?的确,这样的激励让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追求社会认可也是人类的原始动力之一,很早以前有更高地位的个体在群体中有更大的传递基因的优势。但它也伴随着黑暗面。由于非常在意老师同学的认可,非常在意考试分数排名,我会常常为自己没有达到期待而感到焦虑,我会为他们的不满意而感到难过。这让我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也就容易不快乐

除了自己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一味追求这些认可还会让我们偏离正确的事情。工作环境要比学校环境复杂很多。如果我没有意识到,还是潜意识里在工作中想最大化别人的认可,我做的事情很可能就会变成一种表演。这样的表演往往是为了讨好观众,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获得认可本应该只是实现目标的一个手段,却变成了做一切事情的目的


If you refuse to enter contests that you’re capable of losing, you will never lose a contest. – Epictetus

要逃出这个困境,一个方法是把激励(想要获得表扬)只用在正确的事情上。比如说有人会在社交网络上打卡,背了多少单词,或者运动了多久。我自己没有试过,不过我觉得这太容易适得其反。本质上它还是在不断加强我们获得认可的脑回路,很容易跑偏。

William Irvine 提醒我们 Stoicism(斯多葛哲学)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我们关心的事情可以分为两类,内在的和外在的。我们应该只关心内在的可以控制的事情,而不是外在的不可控的。对于想要取得好成绩、在职场上晋升、赢得比赛这些不完全可控的事情,Irvine 说我们应该设立内在的目标,只关注可控的方面。比如说想要在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与其给自己定“我一定要考第一”这样的外在目标,不如设定“我要发挥出我最好的水平”这样的内在目标。外在目标(想考第一)不但会扰乱我们的情绪(考试紧张),还实际上降低了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内在目标在避免缺点的情况下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

Alex Honnold ,自己的目标是 “to be the best climber I could be”。小野二郎在《寿司之神》里说,“我只想做出更美味的寿司”。他们给自己定的都是内在目标。

不过,这并不容易。毕竟获得表扬和社会认可的倾向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我们需要长时间训练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在目标。学会放下脑海中渴望表扬的声音,重拾掌控权,把注意力放在正确的事情上。要训练自己的大脑,养成冥想的习惯无非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