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生活奇旅/

快乐不用等:改变前也没必要痛苦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达成了某个目标,过了某个时间点,我们就可以感到快乐和满足了。

等到

  • 高考完了
  • 赚够一百万了
  • 有自己的房子了
  • 结婚了
  • 换工作了
  • ……

我就开心了。

这个句式的潜台词在说,改变发生前,我不得不承受痛苦。

可是,一定要等到改变后才能快乐吗?这么说就好像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了很多快乐的前提。

时不时我也会陷入这样的思维模式,抱怨现在的工作不好。可是,班还是得上,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

如果问自己,既然我要做这些事情,我是愿意开心地做还是愁眉苦脸地做,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改变自己的心态。Viktor Frankl 从纳粹集中营幸存下来,在《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中写道,无论在任何境地之下,我们都还有最后一种自由,即选择态度的自由。

然而做到并不容易。情绪并不受我们控制,不是想开心就能开心的。

一个方法,是想象失去了已经拥有的东西,我还健康地活着能,我还有工作和收入,我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感恩。类似的,科学家发现进行感恩练习对身心都有诸多好处

另一个来自正念的方法我更喜欢:与其刻意去追求积极的心态,不如先放下抵触情绪,接纳当下所要做的事情。

放下杂念,接纳当下 #

Headspace 的创始人 Andy Puddicombe 谈到,有时候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等待某些时刻的发生:等待我们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等待我们对某些事情产生更清晰的认识。但这样的等待本身会阻碍我们达到这些状态。等待产生了期待,意味着我们把心放在了未来,而不是当下。他建议,每次我们有所觉察,不去评判,只是看到和承认这些想法,然后放下它,回到当时正在做的事情上。

当放下了脑海中的各种判断,全身心投入到我眼前的工作时,我发现原本被我大脑构造成毫无意义的事情也不是 100% 的那么糟糕。

我们不用刻意去追求快乐和平静的心境,当我们放下了抵抗,我们内心自然就平静而满足了。

如果改变不能马上发生,我们没必要痛苦地面对现状。接纳当下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进步不改变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做完了我们再想怎么办。这不仅让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保持好的心态,还有助于维持头脑的清醒,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关注现在能做的 #

当我们的头脑从抱怨和消极情绪中解放出来,我们可能会意识到,很多事情并不需要等到那个时刻的到来才能开始做。

事实上,重要的事情应该现在就开始。

很多人想,等到财务自由了,就可以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周游世界、成为一个创作者、学习一项技能、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等等。

Tim Ferris 写的《每周工作4小时》(The 4-Hour Work Week) 的出发点就是,我们不用等到完全退休了才开始享受生活。比如说对于旅行,我们可以将“迷你退休”分配到工作生涯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也可以利用年假或者换工作的间隙尝试几个月的旅行生活。

对于复利增长的事情,越早开始越好。学习一项技能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积累,每天练习半小时的钢琴持续一年,比每天练习6个小时持续一个月会有更大的进步。(不过讲真,能每天练习6小时的人已经是天才了。)在关系上,等到我们有时间了,父母都已经老了,子女都已经长大了。对于自己来说,年龄不断增长,体力却日渐衰弱。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不想拖延。

反过来说,如果你心里想,我现在没有时间呀。那么问问自己,这个东西对你来说是否真正重要。

这样循序渐进的改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提供了试错的空间。我们可不想毕其一生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到头来发现它只来自自己的想象,实际上并不喜欢。

对于换工作那样依赖外部条件的事情,虽然不能马上体验新工作,但可以现在就开始调研。问问在理想公司工作的员工,他们的日常工作经历是怎么样的,哪些好哪些不好。这不但让我们把愿望从幻想落到实处,还能提高愿望达成的概率。Scott Young 给自己设定了一个 MIT Challenge,在一年里自学并通过 MIT 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四年的所有考试。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挑战开始前他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和制定计划。


不能马上改变现状不意味着现在就要经受痛苦。活在当下能让我们保持好的心态,进而更好地思考现在能做什么,让改变更顺利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