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让我获益良多的习惯
分享四个让我觉得很有用的习惯:
不刷新闻 #
泰国冥想后的那一个月我都没有看新闻,感觉身心都舒服了很多。
新闻往往坏事导向,而大脑又分不清楚那些是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危险,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但回家后发现自己又忍不住,往往不是因为想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是无聊驱动,或者说多巴胺驱动。
后来被一句话说服了:“如果一件事很重要,我早晚会在书里读到。” Sam Corcos 说他把花在新闻、社交网络的时间替换成读书,结果发现一个月读了八本书,比前五年读的都多。于是他打算保持这个习惯,至今十年都没有看新闻。
不刷新闻不等于把它拒之门外——如果你听朋友谈论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去主动了解。这里的区别在于,别人在帮你筛选信息,而且有了阻力和空间,你会发现别人谈论的新闻多半不重要。
用日历管理时间 #
过去几年我管理时间的方法主要是时间记录——不是记录所有事情,而是记录在几件重要事情上所花的时间,比如读书、写字、运动、冥想。它最大的好处是,在按下记录键的时候提醒自己保持正念——如果我开始记录读书的时间了,我会对其他干扰更加警觉,要是想看手机或者上网,就得把计时器关掉,或者等一会儿再做。
后来发现一个副作用,对结果的期待又会阻碍正念——我总想着 “时间记下来后我回顾的时候就会很满足”,实际上并没有把心完全放在当下。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消除这个副作用?
去年提到我开始尝试用日历安排自己的一天。但实践了一段时间就没用了,总觉得太多限制。
最近重拾起来,发现很好用,是我之前做法的问题。有两点需要注意:
- 一开始不要安排得太满。习惯需要慢慢养成,可以从安排 50% 的时间开始。随着经验的增加,对不同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估计也会更准确。
- 不要修改过去的事项。要是我打算早上花一小时读书,但是我只是读了几篇更容易读的文章,不要回去修改。回去修改能避免罪恶感,但这种罪恶感是有益的!它激励我把该做的事补回来,而不是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定期回顾自己过得怎么样 #
以前回顾只关注自己做了什么,而忽视了自己怎么生活。受到 Andy Matuschak 的启发,我现在会反思这些问题:
- 上一周(或月、季度)我做了什么?
- 上一周我过得怎么样(身体、社交、情绪、思维、创造)?
- 对比我想做的事情和想成为的人,实际和想法有什么差异?
- 接下来我想做什么?
定时起床 #
我发现最有效的养成睡眠习惯的方法,不是控制上床睡觉的时间,而是控制起床时间。
比如你想11点睡觉,那么你应该从7点钟起床开始(如果你打算睡8小时)。当然这一开始会很痛苦,但过几天你会发现到了11点你自动就困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视角转换:吸引力不是来自你的睡眠,而是你早上起来要做什么。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想写作,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成为你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情。
不管是想早起写作、读书还是运动,让那件事情成为你的动力。好的睡眠能帮你更好地完成你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