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夏威夷旅行感悟

前段时间去了夏威夷的大岛,在那儿待了一个月。这篇和你分享我的七条感悟(和一些照片)。

1. 概念 #

说起夏威夷人们的印象都是阳光沙滩,捧着椰子在海边休闲。但现实有很多细微的差别。

我住在大岛的东边,降水量和云层覆盖率要远高于西边。我去了很多次火山国家公园,希望能遇到好天气,但无论外面天气多好,每当接近火山,甚至只差5分钟的车程,就开始倾盆大雨。

(夏威夷大岛的降水量分布图。大岛的面积比北京还小,跟天津差不多,但有很多微气候。即使在相同海拔,西边和东边的降水可以差十多倍。)

当地人告诉我,很多有钱人会想在那儿买房,但在岛上游玩和住在岛上是两回事。除了气候变化莫测,生活也跟美国本土很不一样,比如有些东西会离奇的贵,购物和出行也没那么方便,习俗也不同。

2. 变化 #

在岛上的一个月,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20分钟的车程,就能从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开到更加干燥气候的草原。

(住处附近一条废弃的公路。每次在这里散步,被绿色环绕,都有种给身体充电的感觉。)

(大岛西边的草原。我站的地方海拔更高,云层密布,但能看到远处的海边阳光照射。)

除了空间变化,时间变化更是明显。我刚到的几天还有些太阳,后来两周雨就下个不停(称为「Kona lows」气候现象),时常暴雨,山体滑坡和树木倾倒随处可见。

在那之后我以为就过去了,可后来气象局又发布了强风和巨浪警告。有一天晚上大风吹得我睡不着,于是起身把窗户关上,可因为房子比较老,窗户又震得哐哐直响,不得不再把窗户打开。更别说还有一天夜里,岛的南边发生了4.5级地震,木屋剧烈的震动把我吓醒了。

(或许最独特的是火山的影响,这条路被岩浆给吞噬了。)

3. 适应 #

旅行让人不断审视自己的成见、期望和习惯。你可以固执,可以反抗,但现实会找到各种方式来给你挑战。

住在我隔壁的一位游客抱怨道,「我是来这晒太阳的,可这雨居然下个不停!」后来她实在忍不住了,改签了机票提前离开,蹊跷的是,第二天太阳就出来了。

还有一位独自旅行的朋友以为能结实很多同龄人一起出行,但发现并非如此。她很快改变策略,参加当地人带领的游览团。没想到当地人对她非常热情,游览团结束后,还邀请她免费参加其他活动,和她成为朋友。

当然,适应并不意味着所有事情都顺利了,比如她去了五次直升机观光团,都因为天气不好而取消了,但是她好像也没有很沮丧。

(火山口上的彩虹)

4. 活在泡泡中 #

英语用「live in a bubble」来形容人不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与世隔绝。即使身在新环境,人还是很容易活在旧习惯——做熟悉的事情、吃熟悉的食物。

听说有人搬来受不了潮湿气候,买了抽湿机,全天窗户紧闭,但这些人住不到一年都搬走了。

我住的东边受旅游业影响相对较小,到了西边,度假村接着度假村。听另一位旅行者说,她有些朋友喜欢待在度假村里,有时候去墨西哥的海边,有时候在夏威夷。她有些不解:「可是夏威夷的度假村和墨西哥的长得完全一样!」

有句话说得妙,形容游客(tourist)和旅行者(traveler)的区别:「旅行者不知道他们将要去哪儿,而游客不知道他们去过了哪儿。」

(一只逃离了巨浪在岸上休息或产卵?的海龟)

5. 虚拟生活 #

岛民以体力活动为主,我才意识到我平时做的事情大多是虚拟的(读书、写作、编程)。即使像洗碗洗衣服这些,也有机器帮我做。

我不知道咖啡果长什么样,不知道怎么样把椰子从树上摘下来,不知道怎么除草,不知道怎么种菜。我也活在泡泡里。

6. 到源头去 #

民宿的主人是日本移民的后裔,buddhist,经营民宿三十多年。她有着独特的魅力,不总会回答我的问题。

我有时习惯张口就问,不怎么思考,这时候她会停下来,看着我说,「Weichen,我不知道,你自己去找答案。」

有时候,她会给我线索:「等下周二人们来这卖菜,你去找找乔伊,他是专家。」

注意她没有说什么。她没有说:你 Google 一下,或者找个 YouTube 视频看看。

我想起达芬奇也是这么学习的。他在笔记本里写道:

请算术老师告诉你,如何由三角形求得同等面积的正方形;请炮兵军士吉安尼诺讲解,费拉拉塔墙壁的构造;询问本尼德托·波蒂纳里,他们在佛兰德斯冰上行走是怎么回事儿;找一位水力学老师告诉你,如何用伦巴第人的方式修理船闸、运河和磨坊;找法国人乔瓦尼,他答应过给我讲解太阳的测量方式…… ——《达芬奇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7. 纸上学来 #

这趟旅行认识的人跟平时接触的不太一样,他们的人生经历要多元丰富很多。

和他们聊天,我发现我很容易就说「我在有本书里读到了……」,而他们谈的都是亲身经历。或许写作能让我理解得稍微深一些,但还是没法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比。

想起电影《心灵捕手》中的一段台词: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如果我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起艺术书籍中的粗浅理论。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政治抱负、他和教皇、性向、所有作品,对吧?但我敢打赌你说不出西斯廷教堂散发出的气味,你没真正站在那儿,仰头欣赏过它美丽的天花板。
如果问你女人,你八成会说出个人便好的谬论,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说不出女人在身旁醒来的感觉,那种真正幸福的滋味。
你年轻彪悍,如果问你战争,你大概会抛出莎士比亚的名言「共赴战场吧,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没接近过战争,从没把好友的头抱在膝盖上,看着他向你求助,吐出最后一口气……

(Laupahoehoe 海滩)

我们用语言来交流观点和感受,但别忘了,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一个维度。现实要比语言能表达的丰富得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