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生活奇旅/

生活不只是看到的样子

#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生活意味着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父母辛勤工作给我吃饱穿好,我管好我的学习,其他事情好像都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记得在高中经常有《Vista看天下》杂志在教室里流传,我一直没什么兴趣。

但其他事情真的跟我们没关系吗?

#

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人们说起上世纪美国的大萧条,故事都是这么开始的:1929 年 10 月 24 日,股市崩盘。

现在听到这样的新闻很多人都会感到恐惧,但当时的人可不这么觉得,因为那时只有 2.5% 的美国人参与到股市里。大部分的人都在拿着报纸凑热闹,或者只是想一想,「股市这么危险,以后还是别掺和进去。」

然后过了两年,2300 家银行破产了。这时所有人都受到了影响。存款没了,生意做不下去了,又导致更多的银行破产。

3 #

当然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新冠也是很极端的例子 —— 一个病毒在地球的一个角落变异,却影响了全世界。

我们更容易记得这些大事,但很多相对小一点的事情也对我们影响深远。

比如很多来到国外的同学不太关心当地的政策和福利,不考虑自己的移民身份、养老等问题,很多年过去了才后悔没有提早做准备。

听起来这些对国内的朋友影响不大,因为要怎么做往往是社会共识。但其实也不尽然。

比如对很多家庭来说供孩子出国读书是一件不小的开销。但如果父母从孩子出生那年能每月定投 200 元,22 年后资金会变成投入的三倍,能减轻很大负担。

(按照 8% 的年收益率)

#

所有的东西都相互联系。

上学时我为了多一点时间学习,主动剥夺自己的睡眠,却不知道睡眠对人的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难怪很刻苦却效果不佳;我以为吃喝玩乐能让我一直快乐,但更多的体验并没有给我幸福,还增加了无意义的开销。

Facebook 点赞按钮的开发者 Justin Rosenstein 感慨,「人类本着最好的意图做事,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这太常见了。」

点赞按钮的意图是创造更多的爱,结果却让人上瘾,促进了极端内容的传播。Clive Thompson 也在《Coders》里写道,

一旦广告和增长成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两大支柱,它们几乎不可避免地引诱用户无休止地、强迫性地使用它们的产品…… 「没有人加入科技公司是想,我要监视别人,我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糟糕,」前谷歌员工 James Williams 说,「他们都是怀有好意。」但这样的商业模式有其自身的推力。

#

一年前我在写「什么是生活奇旅」时,我想的更多的是「作为个体,我如何更好地生活?」。

我越发意识到,更好的问题是,「作为朋友、家人、社区、民族、国家、乃至这个地球村的一员,我们如何一起更好地生活?」

把自己照顾好是最重要的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如果只能看到能看到的,只会使用单一的工具,只能被环境所限制,成长的边界很有限。真正的洞察力,是洞悉事物之间更多的关系,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行动,更多的反思。

这是我 2023 年的主题:更多地向外看,多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多认识这个世界。也欢迎你和我一同开启新一段的奇旅